“第一次1300余元,第二次5700元,还差3万余元。”
平舆县人民法院执行局办公室内,执行干警郏怡文眉头紧锁,凝视着面前的电脑屏幕,这次查询反馈的结果仍是没钱。

这是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。2024年,郑师傅受雇于王某,在王某承包的工程处从事木工。工程完工后经结算,王某拖欠郑师傅工钱近4万元。之后,经法院主持调解,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。到了约定时间,王某却再次失信,甚至玩起了“人间蒸发”,无奈之下,郑师傅带着最后一丝希望,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。
执行立案后,为确保郑师傅尽快拿到劳务费,郏怡文第一时间对被执行人王某名下财产进行网络查控与线下调查,并依法冻结其名下账户。经调查发现,王某名下有一辆北京牌照小汽车,平舆法院遂委托当地法院查封,但因车辆下落不明,一直无法实际扣押该车辆。同时王某名下账户内仅有1300余元,后续不定期查询时,郏怡文又发现王某名下账户内“进账”5700元,但对于执行款来说仍是“杯水车薪”。线下调查情况同样不容乐观,王某常年在外做生意,现为躲避法院执行,长期处于“消失”状态,郏怡文多次突击寻人,却一直扑空。
“这笔辛苦钱关乎郑师傅家庭生计,决不能辜负郑师傅的信任!”面对僵局,郏怡文暗暗下定决心: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追回欠薪!电脑屏幕前,郏怡文摘下眼镜,揉揉酸涩的眼睛,继续深挖财产线索。
经过深入调查,案件出现转机,郏怡文敏锐捕捉到关键线索,王某曾于多年前购买过商业保险,发现这一“隐形“财产线索后,郏怡文立刻前往该保险公司进行实地调查,查实保单现金价值共计2.7万余元,但该保单在北京市,本地无法进行扣划。平舆法院随即委托北京市辖区法院对该保单进行了冻结、扣划。可美中不足的是,仍差几千元才能全部执行到位。
“再查一查王某的账户,看看有没有‘进账’。”郏怡文决定碰碰运气,再次对王某名下财产“筛筛子”。
“钱够了!”
看到王某名下账户再次“进账”几千元,郏怡文心底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,并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郑师傅。
“谢谢,真的太感谢了!”电话那头,郑师傅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与欣喜。
此时,夜色渐浓,窗外街道上逐渐归于宁静,郏怡文放下电话后,又投入到下一个案件的征程。